• <pre id="fevmo"></pre>

    您的位置 : 首頁 > 新聞發布 > 中心動態 > 正文

    2米/8米光學衛星(3顆)在軌運行四周年

    文章來源: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        時間:2022-03-31

    截至2022年3月31日,由自然資源部牽頭的2米/8米光學衛星(3顆)在軌穩定運行四周年。

    ——首個自主民用高分辨率光學業務星座,推動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和保護監管手段升級換代

    2米/8米光學衛星(3顆)是我國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的首批業務衛星,由自然資源部主持建造,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以下簡稱“國土衛星中心”)為工程項目法人。2018年3月31日11點22分,2米/8米光學衛星(3顆)搭乘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以“一箭三星”方式成功發射并進入預定軌道,構成我國首個自主民用高分辨率光學業務星座,其高質量、大幅寬、快速重訪等成像特點,推動了自然資源調查監測和保護監管手段升級換代。衛星設計壽命6年,單星配置兩臺全色多光譜相機,空間分辨率全色2米,多光譜優于8米,雙相機組合成像幅寬大于60千米。3星組網運行后,可實現15天全球覆蓋、同一地區2天重訪。該業務星座的在軌運行與應用,大幅提高了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資源全要素、全覆蓋調查監測能力,為我國摸清自然資源家底、監測自然資源動態變化再添“利器”。

    ——首次完成面向業務需求的民用衛星在軌組網優化,推動衛星數據獲取效率進一步提升

    四年來,國土衛星中心圍繞自然資源主體業務需求,以提升衛星數據獲取效率、發揮衛星運行效能為目標,聚焦單星成像優化、同類衛星組網和多星協同管理,持續開展在軌陸地衛星組網優化論證與改進:一是在保持高分一號、高分六號雙星16米寬幅2天覆蓋組網構型不變的基礎上,于2020年完成2米/8米光學衛星(3顆)、高分一號衛星、高分六號衛星同軌道面5星組網運行,有效消減了這5顆衛星每日的軌跡覆蓋重復冗余,可實現11天全球覆蓋、同一地區1天重訪,更好地兼顧高分辨率、寬覆蓋和應急觀測業務需求;二是強化多星協同管理,2米/8米光學衛星(3顆)與高分一號、高分六號、資源三號01/02/03等其他2米級光學衛星組網協同觀測、形成合力,實現了2米級衛星影像全國陸域季度有效覆蓋、北方地區月度有效覆蓋,為自然資源常態化遙感監測、信息分析與決策支持等能力提升提供了基礎數據保障。

    ——衛星數據產品常態化服務自然資源主體業務,業務化應用成效顯著

    自成功發射以來,2米/8米光學衛星(3顆)已累計獲取有效數據60.8萬景,全球陸地有效覆蓋面積1.3億平方千米,國內累計有效數據11.5萬景,實現了全國陸域全覆蓋。截至2022年3月底,國土衛星中心通過數據專線和自然資源衛星遙感云服務平臺,已累計向各用戶推送數據52.98萬景,數據量達2.9PB,為國家重大戰略實施、自然資源管理及相關行業應用提供了高質量遙感數據產品和精準信息保障。在全國紅樹林分布及變化監測、全國自然湖泊監測、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全球地理信息資源建設與維護更新、自然資源督查、土地衛片執法、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問題專項整治、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動態監測、自然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監管、自然資源質量與生態管控、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綜合監測評估、重大輿情事件及災害應急監測等工作中,2米/8米光學衛星(3顆)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提供了客觀、準確、及時的基礎數據、遙感解譯、可視化分析等各類監測產品,已成為常態化服務自然資源主體業務的核心數據源和重要技術手段,業務化應用取得顯著成效。

    2米/8米光學衛星(3顆)作為我國自主建造并成功組網運行的首個空基民用高分辨率業務衛星星座,堅持需求牽引、服務應用、統籌發展,為實現民用自主光學衛星2米分辨率影像全國有效覆蓋能力和業務化應用水平的跨越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下一步,國土衛星中心將立足新發展階段,繼續發揮該星座的技術和能力優勢,以實現工程應用效益最大化為目標,構建2米分辨率自然資源衛星遙感監測骨干網,不斷提升衛星觀測效率和數據有效覆蓋能力,加強衛星數據定量化、智能化處理和精準化服務等前沿技術攻關,堅持以創新引領帶動應用升級與提質增效,推動衛星應用能力和水平邁上新臺階,為落實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履行自然資源“兩統一”職責、推動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服務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等提供強有力支撐。(胡芬)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2019中文字幕
  • <pre id="fevmo"></p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