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王權:加強陸地遙感衛星建設統籌
文章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社 時間:2022-03-10
近日,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8號運載火箭首次采用一箭22星的方式將22顆衛星送入到了預定軌道,創造了我國一箭多星發射的新紀錄。衛星如何更好地服務國家、造福社會,再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我國陸地遙感衛星發展已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睂τ诮陙砦覈b感衛星事業所取得的成就,全國政協委員、自然資源部國土衛星遙感應用中心主任王權如數家珍。
2010年以來,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和國防科工局的大力支持下,我國陸地遙感衛星發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目前在軌運行衛星已有17顆,包括可見光、多光譜、高光譜、激光測高和雷達等多種傳感器,可見光分辨率有2.1米、0.7米和0.5米,具備1∶50000和1∶10000立體測圖能力,基本實現了遙感衛星的系列化和型譜化的目標,對陸地國土已具備2米分辨率季度、亞米分辨率年度、高光譜半年以及 SAR影像的雙月有效覆蓋能力,為科學研究、自然資源普查、農作物估產和防災減災等應用領域提供強有力的數據支撐,已成為數字中國和數字經濟建設的核心數據源之一。
與此同時,我國商業陸地遙感衛星發展也異軍突起。目前已投入運行的包括北京一~三號、高景一號、吉林一號和珠海一號等,在可見光亞米分辨率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正在發展的商業陸地遙感衛星包括海絲二號、齊魯衛星星座和航天宏圖一號等也將在“十四五”期間陸續投入應用。
如何進一步提高衛星建設投資利用效率?如何更好地發揮遙感衛星“巡天”的優勢,“一把尺子丈量全球”?今年全國兩會,王權提交了加強陸地遙感衛星建設統籌的提案。
王權建議,要強化衛星發展規劃統籌。堅持以需求為導向,科學、合理和經濟地規劃對地觀測衛星系列和型譜,并按計劃組織實施,實現各類投資衛星同系列、共型譜、可編隊,以形成全球、全要素、全尺度、全天候、全天時穩定高效的對地觀測能力。
“同時,強化衛星工程建設統籌。在衛星工程投資渠道上,堅持國家投資和社會投資共同建設、社會投資優先的原則。國家投資主要用于對地觀測衛星體系骨干網建設,保證衛星系列完備和型譜基本完整以及數據獲取自主可控。在此基礎上,通過政府購買數據服務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鼓勵社會資本按規劃設計、按計劃建設、按標準處理和服務,以形成國家對地觀測衛星體系統一規劃、協同建設的新格局?!蓖鯔嗾f。
(轉載來源:中國自然資源報社微信公眾號“i自然全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