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e id="fevmo"></pre>

    您的位置 : 首頁 > 新聞發布 > 行業要聞 > 正文

    中國測繪丨2020測繪地理信息十大新聞

    文章來源:中國測繪學會        時間:2021-01-22

    2021012219541611316451016089414.png

    01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尼泊爾總統班達里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8848.86米

    12月8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同尼泊爾總統班達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8848.86米。

    習近平指出,去年,我們就中國和尼泊爾共同宣布珠穆朗瑪峰最新高程達成共識。一年多來,兩國團隊克服種種困難,扎實開展工作,最終確定了基于全球高程基準的珠穆朗瑪峰雪面高程。今天,我愿同班達里總統一道,代表中尼兩國向全世界正式宣布,珠穆朗瑪峰的最新高程為8848.86米。

    5月27日11時,歷經三次沖頂,中國2020珠峰高程測量登山隊成功登頂珠峰并展開測量工作。

    本次測量首次在珠峰峰頂開展了北斗衛星定位測量(GNSS),實現了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在極寒、低壓環境高精度定位的應用;首次將國產超長距離測距儀、重力儀、雪深雷達、GNSS接收機等測繪儀器全面投入本次珠峰高程測量,擔當測量主力;首次在珠峰地區開展航空重力測量,并首次沿登山路線將地面重力測量推進到峰頂,對珠峰峰頂和周邊地區進行重力觀測,填補了重力測量空白,大幅提升了珠峰高程起算面的精度;各種現代測繪技術和傳統大地測量技術綜合運用,除了傳統大地測量和GNSS測量之外,還引入航空遙感、激光雷達和實景三維建模等現代測繪技術;中尼合作數據處理,首次引入了全球高程基準,中尼兩國合作構建珠峰地區的全球高程基準,共同形成珠峰高程成果,實現了重大歷史突破。

    此次登頂測量,隊員們在峰頂停留了150分鐘,創造了中國人在珠峰峰頂停留時長新紀錄。


    02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7月31日上午,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暨開通儀式在北京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儀式,宣布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

    北斗系統是黨中央決策實施的國家重大科技工程。工程自1994年啟動,2000年完成北斗一號系統建設,2012年完成北斗二號系統建設。2020年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建成并開通服務,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獨立擁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目前,全球已有120余個國家和地區使用北斗系統。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可提供全球范圍高精度的測繪導航定位、授時以及短報文信息傳遞服務。


    03測繪地理信息服務脫貧攻堅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之年,也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暗?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必須如期實現?!痹谌娲蜈A脫貧攻堅戰中,測繪地理信息持續發揮行業優勢、科技優勢,為推進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以精準扶貧應用作為切入點和突破口,測繪地理信息行業通過現代測繪地理信息技術采集貧困人口信息、居住現狀相關的空間位置、圖片、全景影像,在貧困區域分布、貧困人口分布、貧困戶脫貧動態、增減土地整治、土地確權和流轉、輔助搬遷安置決策等方面提供及時、準確的數據,最大限度地挖掘測繪地理信息的價值。

    在城市就業方面,測繪地理信息充分發揮科技優勢,為發展工業互聯網促進傳統產業改造提供技術、數據支持,在養老、托育、家政等就業潛力大的領域,為平臺建設提供基礎地理信息,為就業和社保線上服務適時提供地理信息數據。

    2020年12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聽取脫貧攻堅總結評估匯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8年持續奮斗,我們如期完成了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消除了絕對貧困和區域性整體貧困,近1億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取得了令全世界刮目相看的重大勝利。


    04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將落戶中國

    9月22日,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習近平主席正式宣布,將支持聯合國在華設立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這是中國以更加務實方式踐行多邊主義、為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作出的積極貢獻。

    聯合國全球地理信息知識與創新中心作為聯合國下屬機構,隸屬于聯合國經社部。該中心在華落成后將為各國提供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幫助國際社會利用地理信息監測和評估可持續發展目標實施進程;通過建立安全、可靠、可擴展的服務平臺,開展創新合作項目,提升地理信息數據在全球可持續發展中的關鍵作用;進一步加強全球知識協作和應用合作,通過建立可持續發展目標數據中心全球網絡,匯集和共享相關數據信息,攜手應對自然資源、生態環境、氣候變化、公共衛生安全、重大突發災害等全球性挑戰。


    05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測繪資質改革方案

    11月11日,國務院113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自然資源部部長陸昊所作的《關于深化測繪資質改革的匯報》。此次改革將測繪資質由4個等級壓減為2個等級,類別由55項壓減至10項,測繪資質類別等級總數由138項壓減到20項,壓減幅度達到85.5%。

    同時還將下放甲級資質審批權限。除導航電子地圖制作甲級資質保留在自然資源部審批外,其余9項甲級資質審批權限下放至省級自然資源部門。

    此外,這項改革還壓減了審批時限和材料。將審批時限由20個工作日壓縮到15個,壓減6項證明材料,繼續實行“不見面”審批,大力推行測繪資質的電子證書,同時給予市場主體1年過渡期。

    測繪資質管理是《測繪法》設立的對從事測繪活動單位的行政許可,目的是維護國家安全、工程建設安全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促進地理信息產業發展。這項制度已經實施了25年,其間經歷了4次改革,目前全國共有測繪資質單位2.2萬多個。


    06我國向聯合國指贈2020版30米全球地表覆蓋數據,同時向社會公開發布

    9月15日,在聯合國成立75周年之際,自然資源部向聯合國捐贈2020版30米全球地表覆蓋數據,同時向社會公開發布。這是繼2014年向聯合國捐贈數據以來,中國再次向國際社會提供更新的地理信息公共產品。

    2020版30米全球地表覆蓋數據包括耕地、森林、草地、灌木地、濕地、水體、苔原、人造地表、裸地、冰川及永久積雪10種地表覆蓋類型,共有966個數據集,面積覆蓋全球陸地表面1.49億平方千米。與之前捐贈的數據相比,2020版數據首次生成了完整的南極洲30米地表覆蓋數據,累計增加113個數據集,真正實現了30米地表覆蓋數據對全球陸地表面的全覆蓋。


    07測繪地理信息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提供科技助力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來全球發生的最嚴重的傳染病大流行,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遭遇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自然資源部第一時間啟動應急測繪保障工作,先后為國務院辦公廳國家衛健委等制作并提供了國內外及重點地區多種類型疫情指揮調度專題電子地圖,各地測繪地理信息科技人員充分利用高新測繪技術,為抗擊疫情做好測繪地理信息保障服務:利用高分辨率衛星圖像為火神山、雷神山建設工程進度云監工;利用高精度的定點定位快速準確測量服務當地的“小湯山”醫院建設;利用5G和云計算技術打造云上智慧醫院;充分發揮時空大數據的優勢開發全天候民呼我應信息化服務平臺;根據人口遷徙分析和檢查點分析開發交通疫情防控作戰圖;基于數據挖掘成果,落實“戰疫”中的分區分級精準防控策略,為有效切斷病毒傳播途徑、支撐疫情防控工作、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科技助力。


    08自然資源部等部門頒布測繪地理信息管理工作國家秘密范圍新規定

    6月,自然資源部會同國家保密局商軍隊測繪主管部門修訂出臺了《測繪地理信息管理工作國家秘密范圍的規定》,此規定已施行十七年。新規定根據測繪地理信息技術發展狀況和社會應用、產業發展需求,在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和確保國家地理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大幅調整了空間精度標準,強化了涉軍與非涉軍區域分開管控,將原“比例尺定密”調整為綜合考慮要素屬性、空間精度和范圍等確定秘密等級,并首次提出“分要素管控”的原則,該保的保住,該放的放開,較好地實現了保護國家地理信息安全和推動地理信息應用之間的平衡,向社會釋放了更多地理信息資源,促進了地理信息產業發展。


    09資源三號03星、高分七號衛星投入使用高分專項天基對地觀測能力初步形成

    7月25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將資源三號03星發射升空,資源三號03星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支持立項,由自然資源部主持建造的陸地遙感業務衛星,將與已發射在軌的資源三號02星等陸地衛星組網運行,形成全球領先的立體觀測能力。初步計劃2021年1月正式投入使用。

    8月20日,我國高分辨率對地觀測系統高分七號衛星正式投入使用。作為我國首顆民用亞米級光學傳輸型立體測繪衛星,該星的投入使用標志著高分專項打造的高空間分辨率、高時間分辨率、高精度觀測的天基對地觀測能力初步形成,將進一步滿足用戶在基礎測繪、全球地理信息保障、城鄉建設監測評價、農業調查統計等方面的數據需求。


    10壓實地方責任,加強測量標志分類保護

    2020年11月25日,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測量標志保護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分類保護制度,明確屬地化為主的分級管理機制,壓實了地方責任。測量標志是國家重要的基礎設施,在維護國家測繪基準安全,服務經濟建設、國防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有效解決當前測量標志保護工作中存在的重視不夠、投入不足、保護不力等問題,盡快扭轉測量標志損毀嚴重、影響正常測繪活動開展的不利局面,在總結近年來地方改革探索經驗的基礎上,《通知》突出對重要測量標志的保護,建立了分類保護制度,優化了委托保管機制,從過去的由標志建設單位委托改為由當地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委托;鼓勵地方根據本地實際,開展測量標志保管激勵機制、用地保障機制研究等方面的探索?!锻ㄖ愤M一步完善了測量標志保護機制,是加強測繪地理信息基礎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


    來源:中國測繪學會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2019中文字幕
  • <pre id="fevmo"></pre>